“风雅二十四节气”之大寒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虽然大寒的平均气温没有小寒低,但是,极端低温天气往往出现在大寒。总之,“小寒大寒冻成团”,都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

一头一尾,总是有更多的特别。对第一个节气,人们有更多的期待;对最后一个节气,人们则是更多的安享。

达·芬奇说: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大寒是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中国最大的节日春节也大多在大寒节气里。农民除了要顺应农时干一些农活,其他行业要搞好收官总结外,大寒的主旋律应该是忙年了。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狂欢季。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腌制腊肠腊肉,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男人把钱挣回家,把年货搬回家。女人把年货变成年肴,这一变的过程,就热气腾腾了,就年味十足了。主妇们一番腌、卤、炸、炖,一个家庭的年就有了底气和丰盛。

这里说的忙年更多的是小农经济时代的忙年,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忙年的最大特点是忙着回家,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年一次的回家过年,成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一次规模最大的人类迁徙运动。那是数以十亿人次计的短时间内的密集流动。最壮观的回家过年场面,是骑摩托车回家过年的队伍,千万辆摩托车,日夜兼程,千里奔驰。夜色中,万千车灯,刺破寒夜,奔腾的车流,流动的灯河,看得人热泪盈眶。更有甚者,骑自行车回家过年,在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路上,创造了无数的人间奇迹。

孩子们的满足和欢乐是年的最靓风景,勤劳的妇人还要给孩子们做各色零食,炒花生、炒豌豆、炸薯片、爆米花儿……岁末的日子里,家家户户的灶膛没有熄过火。“大人望插田,小孩望过年”,最快乐的永远是孩子,所谓幸福的童年有很多的记忆是在忙年里是在过年中。放寒假了,不必再日日早起,还能兴致勃勃的跟着忙年的大人凑一份热闹。忙年是孩子们最愉快的劳动,过年是孩子最快乐的享受。穿最好的衣,吃最好的食,玩最痛快的游戏,啥事不管,包括不管作业,还有压岁钱拿。中国孩子的理财经历一般从拥有压岁钱开始。

我们小时候获得的压岁钱,不多,但一定很新。那时的钞票面值一共是十八元八角八分,由一分,两分,五分,一角,两角,五角,一元,两元,五元,十元组成。我们获得的压岁如果有五元就是超纪录了。但是,一定都是崭新的票子,大概是中国人民银行配合民俗第一次投放市场的钞票。进入手机时代,压岁钱很多是用手机支付。有很多老人之所以学会使用微信红包,就是为了给孙辈支付压岁钱。孩子们不要现钞,就逼着老人与时俱进了。

有一个重要的日子有时也会在大寒节气出现——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在年来之前打一个牙祭。中国人的种种节日内容,绝大多数是吃,每一个节日的文化标签往往是一种或几种特色食物。缺衣少食的年代,节日之于人们的生活尤为重要,平常可以没吃的,过节一定要有。所以有老人说,现在天天象过年。我几乎是天天都在过腊八节。只要是在家的日子,我早上一般都熬八宝粥,每次都有七八上十样食材。这样,我一年中熬八宝粥涉及的食材要多达几十种,营养够丰富了,滋味够多样了。尤其是,当我吃着这些五谷杂粮时,心里特别踏实。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大寒出现的花信风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这里说的山矾很有意思,其实山矾就是七里香。它是叶子极芳香的一种植物,叶形像豌豆。古人用来藏书、避蠹,放置床席之下还能去蚤虱。它还有一大串好听且神奇的名字:穿心排草,鹿子草,猫食菜,潢山香,潢坡香,抓地虎,拔地麻,蜘蛛香,五里香等等。我年轻时一度很迷恋席慕容的诗,迷恋席慕容的诗其实就是迷恋她的诗集《七里香》。

大寒是冬天里距春天最近的一个节气。“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最适合在大寒里说。突然联想到一部名为《大寒桃花开》的影片。虽说这里的“大寒”和“桃花开”皆为人名,但放一起便呈现出一道独特的风景,起码也寄寓了人们否极泰来的美好愿望。

作者:李专,咸宁市文联党组书记、咸宁市作家协会主席。出版作品有散文集《岁月的痕》、游记集《 行走的歌》、文学评论集《卷中岁月》等。散文《别再“迟钝”下去》获《人民日报》“中国环 保三十年”征文一等奖,散文《列宁格勒的树》入选北师大版初中语文课本。首创用散文体全面书 写二十四节气,《风雅二十四节气》系列文章在各种新媒体上广泛流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