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计储1902—1928
“黑暗终归有尽头,先贤热血不空流,人民胜利来到日,建设花开遍九州”。这首诗是张计储烈士青年时代的好朋友,原华南工学院党委书记张进访其故居所写的,它寓意非常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张计储烈士的英名得以重见天日,对革命终归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而这对生者和死者都是一个莫大的安慰。
发奋读书寻真理
张计储学名传清,曾用名继渠、计枢、继储、季储、化名黄立三。1902年7月27日出生在蒲圻白驹团李家棚,清末时举家移居蒲圻新店镇开铁铺,全家6口靠打铁为生。
1913年,新店地方宿儒王协五开办塾馆,后经母亲多方求情,张计储入馆附读。1916年初,张计储以毕业考试第一的成绩与杨莲一起进入新溪学校高级班就读,成为一方少年中的佼佼者。
1919年,张计储正在武昌“萃文学舍”复习功课,准备报考省城中学。1920年,张计储考取湖北外语专科学校法语专修班,当时该校有一位俄籍教师,经常给学生介绍苏俄十月革命的情况,从这时起,张计储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对劳苦大众起来闹革命的道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此同时,张计储每逢假日,常到武汉私立中学(董必武创办)与蒲圻的同学交往,间接受到董必武的影响,思想进步很快,1921年夏,张计储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秋转为共产党员,担任团武昌地委候补委员,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秘密地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为革命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团武昌地委负责人调走,新的负责人尚未到达的情况下,他与宣委叶景芳一起主持了团武昌地委的工作,组织武汉学生联合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1924年8月,党组织派他到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6年回国后,任国民党汉口特别党部宣传部长,同时兼任中共湖北区委秘密部长,与何恐、许鸿、叶景芳等一起领导了武汉地区学生运动。
汉阳操戈迎北伐
1926年8月底,北伐军在取得汀泗桥、贺胜桥之役胜利后,向武汉推进,为了迎接北伐军,中共湖北区委派张计储负责工运工作,担任汉阳兵工厂罢工委员会秘书。9月1日,他亲自起草了《汉阳兵工厂工友罢工响应国民革命军通电》,鼓励工人奋起打倒军阀吴佩孚,根据区委的布置,张计储与省总工会向忠发密切配合,首先发动兵工厂工人,控制了这个军阀军火供应的重要据点,然后派阮春到汉阳河沿,自己则到汉口河沿,集稼嘴到易家堤一带,组织码头工人,划业工人,准备待北伐军来到时,立即拆毁汉水浮桥,断截敌人交通,北伐军一经占领汉阳,就迅速恢复交通,支援北伐军进攻汉口。
9月5日,北伐军敢死队即将到达汉阳的消息传来,张计储立即主持召开市党部、工人代表会议,讨论行动措施,决定一面派人策应龟山防军刘佐龙;一面在兵工厂与敌人周旋,要求厂方提前给工人补发一月工资,然后下令复工,乘机一举占领兵工厂。7月,汉阳兵工厂夜班汽笛拉响,战斗号令发布了!张计储派出一批码头工人向导队,带头化装成工人的北伐军敢死队员,同上班工人一道,大大方方走进了兵工厂,一进厂门,敢死队就迅速干掉了守厂敌军,打开仓库,取出武器,迅速武装了工人纠察队,并把机枪架在屋顶,对准龟山的敌军猛烈扫射。这时,刘佐龙、刘鼎甲兄弟也掉转枪口阵前起义,刘鼎甲指挥炮兵打得军阀高汝桐部不知所措,连忙下令向汉阳撤退,夜色中敌军狂奔乱窜,逃至汉阳,早已布置在兵工厂附近的码头工人手执扁担,蜂涌而上,和敌军展开了搏斗,遭到突然打击的敌人,慌不择路地涌向汉阳浮桥,浮桥守敌见无数败兵涌到,以为北伐军已经进城,拔脚就跑,张计储指挥码头工人和船工确断缆绳,把浮桥从中间拆断,在黑暗中,只顾逃命的敌人前呼后涌,一时收不住手脚,大批掉落汉水,葬身鱼腹。
9日凌晨,码头、划子、木船工人们火速修复了浮桥,让北阀军顺利进驻汉口。
领导劳工斗顽敌
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各业工会迅速恢复活动,张计储在刘少奇、李立三、项英等人领导下,组织工会会员同资方展开了斗争。11月7日,武汉码头总工会召开代表大会,张计储被选为码头总工会委员长。总工会下辖17个分会120个支部,会员发展到26712人。
1927年元旦这天,湖北省总工会在武汉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张计储代表码头总工会在会上发了言,他说:“码头总工会自成立以来,经过各种不同的斗争,战胜了各种反动势力,其基础比较稳固……”言词坦然、情况切实,大会对此发言,甚为重视。
1月3日,汉口英国水兵用刺刀刺死码头工人李大生和群众数人,由此造成闻名中外的“一、三”惨案。正在省总“一大”开会的刘少奇、项英、李立三等闻讯后,会同张计储,王少甫赶到现场,由工人纠察队引路,进入英领事馆、巡捕房,向英方提出义正词严的抗议。4日,全省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发表《反对英国水兵惨杀同胞通电》,提出了立即收回英租界等六项要求。5日,张计储代表码头总工会发表支持省总通电的宣言,接着,他又组织码头工人冒雨参加了20万武汉市民的反英大游行,以码头工人、海员工人为主体工人纠察队,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手持扁担,一马当先,奋勇冲进英租界,捣毁沙包、电网和栅栏,驱散了英国巡捕,浩浩荡荡冲进英租界,把“码总”的红旗插在沙包上,又将“码总”招牌挂在领事馆门前。2月19日,英国政府被迫与武汉国民政府签署了协定,武汉的英租界一举回到人民的手中。
这场斗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并不甘心失败,他们采取关闭工厂、抽走资金的经济封锁政策,迫使大批工人失业,对革命进行威吓和破坏。1月8日,张计储主持召开了“码总”代表大会,会上提出了23条救济失业工人的办法。2月间,又查获吴佩孚遗产一批,经省总批准,拨款3万元给“码总”救济失业工人。不久,又查获湖北督军刘玉春存米400石,发放给失业工人。此外,“码总”还在汉口三义殿建造三所大棚,使1000多名无处栖身的码头散工有了安身之所。身兼湖北失业工人救济总局局长的张计储,为维护工人利益,四处奔波,大力开展救济工作,使在汉的14万失业工人,每天都能领到一定的生活费,保证了斗争的胜利。
张计储在领导组织救济失业工人的同时,还领导了以码头工人纠察队为前锋的打倒封建头佬的斗争。第一仗从汉口太古码头开始,纠察队员将头佬熊道人捉到三义殿关押起来,责令他将过去“倒一九扣”改为“正一九扣”,头佬提成限定为十分之一,但必须负担码头工人学校的一切费用,码头管理委员会从工友中选出代表管理业务,排除头佬剥削,收取力资由工人平均分帐,接着,招商局码头工人团结起来打倒封建头佬向永寿。从此后,武汉各码头不断掀起了推翻封建头佬的斗争热潮。
3月25日,英国水兵在宜昌杀害我工友,4月3日,英水兵在汉又制造惨案。消息传来,武汉工人义愤填膺,张计储代表“码总”发出通电,历数英帝国主义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要求严惩凶手,得到武汉各界的支持,一场新的反英斗争又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反对蒋介石反革命政府,张计储代表“码总”发表通电,说“十万码头工友,一致服从国民政府领导之下,以期二次北伐早日成功。”18日,“码总”就动员了失业码头工人千余名参加第二次北阀战争。
转战鄂西举红旗
“八七”会议后,中共湖北省委决定将大革命中较有声望的党员干部派往农村,领导秋收暴动。8月中旬,省委派张计储赴江陵,担任江陵区特委委员,指挥该区的暴动工作,他与刘植五(江陵县委书记)等人一起领导了江陵、石首、公安、荆门、当阳、松滋、枝江等县农民运动。宁汉合流后,国民党反动派更加疯狂的屠杀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人,江陵党的组织遭到很大破坏,张计储隐蔽在江陵、沙市至江南涂郭巷一带活动。他积极与幸存下来的党员干部联系,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9月初,省委常委任旭到该区巡视工作,传达省委指示,决定将江陵区合并入鄂西区,成立鄂西特别委员会,任命张计储为特委书记,张善浮、曹壮父为委员,特委机关设在江陵之沙市,鉴于当时情况复杂,为了安全起见,特委分别在大同仁街105号、梅台巷77号、迎喜街白兴发杂货店设了3个秘密机关。张计储经常活动在105号,在这里召开党的秘密会议,联络地下党的同志,组织了由张善浮、曹壮父、李炼青、李圣父、李超然为核心的鄂西暴动指挥机关——鄂西革命委员会,曹壮父任总司令,李超然任总指挥。9月10日,鄂西特委在公安郑公渡召开了军事扩大会议,省委派任旭、黄鳌出席了会议。特委原决定于10月发起秋收起义,以江陵弥陀寺为暴动的攻击目标,后因准备工作不周,武装不足,暴动延至19日开始行动,23日拂晓,暴动农军攻下了弥陀寺,消灭了大土豪劣绅“卞永丰”所豢养的武装保商团一部分,没收了“卞永丰”、“德生厚”、“邓义顺”三大家的财产。
弥陀寺暴动,打响鄂西秋暴第一枪,此后,特委又组织了四次局部暴动,由于当时敌人大兵压境使整个暴动无法全面展开,它却为1928年荆江年关暴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农民武装斗争的范例。
血洒沙市壮山河
1927年12月14日,中共湖北省委召开扩大会议,认真总结了秋收暴动的经验教训,决定在全省举行年关暴动,张计储参加会议后,立即回到鄂西,在宜昌城内学院街第二小学召开了鄂西地区党团员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00多人,张计储主持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报告,讲了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党今后的工作任务,他反复强调说:“我党今后的工作要由城市转到农村,我们的同志都要到农村去,潜入地下开展活动,要搞武装斗争,在农村实行红色恐怖,杀戮土豪劣绅,要成立工农革命军和地方赤卫队,积极发展农会组织,建立乡村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根据中央指示和省委的决定,大力发动农民,组织农民武装,积极准备年关暴动。”
1928年4月下旬,张计储在江陵岭河口召开鄂西党代表大会,后由于情况变化,会议转到公安涂郭巷朱联元家进行,会议历时5天,制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1、暂时决定在石首桃花山建立革命根据地;2、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各地应正式建立县委、区委;3、扩大武装组织,成立赤卫队,并决定以公安革命武装为基础,成立鄂西赤卫大队,由段德昌兼任赤卫队长;4、改选鄂西革命委员会,选举段德昌为主任委员。
会后,张计储、段德昌根据大会制定的工作计划,率领赤卫队先到江北柳口、金果寺,配合普济观地下党的同志,趁黑夜打了普济观团防后,刀劈了团总王鲁全,获枪8支,还没收了普济大资本家谭顺兴当铺、崔福盛匹头店的财产,接着又打下了石首调关,杀了该地团防刘团总,然后率队向石首桃花山进发,因与敌18军50师谭道元部遭遇,去桃花山未成,后将队伍拉到洪湖,与周资生、邓赤中、段玉林、彭国才等游击队会合,开始了创建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工作。
1928年5月,鄂西特委在沙市召开秘密会议,不幸被国民党鄂中区“清乡”司令部稽查大队侦悉,张计储与魏亮生等8人均遭被捕,在敌人严刑拷打之下,张计储坚贞不屈,敌人逼着他写供词,他提笔写道:“蒋贼真阴险,手段太毒辣。有朝红旗展,全用千刀剐。”
不久,敌人对被捕的同志开始下毒手了,张计储等被押往沙市金龙寺后面刑场时,他一路昂首挺胸,高声痛斥敌人说:“遍地都是共产党员,你们是杀不尽的,你们的末日绝不长久,在不久的将来,你们都要跨台!”临刑前,他振臂高呼:“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气壮山河的呼声,震憾着黑云密布的沙市,震憾着千万劳苦人的心。是时,张计储年仅26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