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107国道茶庵岭段,路边上不时可见摊点,卖西瓜、香瓜。幸有轻风拂面,给瓜果带来几丝清爽,给瓜农带来些许凉意;还有那婆娑树影,在瓜果摊洒下斑驳阴影,守护瓜的颜色及味道,维护瓜摊主人一份好心情。
6月16日,湖北省作家协会赤壁万亩茶园文学创作基地举行挂牌仪式,与会人员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茶园逛了一圈,仪式圆满结束后,来到位于国道边的茶庵岭镇白石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三层小楼,外墙有红、绿、白三种颜色,门亭高大,亭与檐为老红色,正中心的二楼和三楼,亭盖下方为绿色,二三楼的墙壁为白色,红旗在三楼亭尖上飘扬,两边竖立着高大的字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整个办公楼的外观,给人一种充满希望和生机、奋发向上的画面感。
进入室内,一楼大厅办公区域是敞开式的,长条桌上摆放着电脑,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一楼左边楼梯间处,有一间办公室,外面墙壁上有“最美志愿者”字样,志愿者的相片贴在墙壁上,还有一些活动图片。进门办公室里,白色墙壁上都是红黑字体的牌子,志愿者的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工作内容,还有工作职责,慎密严谨、条理清晰。里面有一位女同志值班。
楼梯间,墙壁上贴着“无奋斗不青春”几个黑红相间的字,上面挂满了青少年之家活动的摄影照片,图片里都是灿烂的笑脸、青春的身影。一个楼梯间,都弄得如此有看头,有活力,白石村,真是不一般!
二楼一间宽大房间,是妇女儿童之家,也是村里的“农家书屋”。进入房间,让人为之一振:靠走廊那面,白色墙壁上是七彩贴图,“与阅读相约、与快乐相伴”,“立学与读书为本”,彩色的字、彩色的图,充满温暖;右手墙壁,有“读书点亮心灵,书香润泽人生”的字样;一面墙壁是窗户,窗明几净,光线充足;剩下的那面墙壁,竖放着一整排大书柜,四层格,三层书,书很多,整齐码放着。房间摆放有许多小桌子、小凳子,地板干净整洁。
二楼的走廊墙壁上挂着不少牌子,是白石村的介绍资料,质朴而又稳重的白石村,从历史中走来,穿着一身新装,展现在观者的眼前。
白石村主要农作物是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茶叶、西瓜、甘蔗、茡荠、莲藕等。每种产品在丰收季节里,都会随着主人走上107国道,摆放在路边摊上。春有茶叶,夏有西瓜,秋有甘蔗,冬有茡荠,还会配备当季其它水果。茶庵岭的瓜果,一向是小贩的招牌:这是茶庵岭的西瓜!这是茶庵岭的甘蔗!
茶庵岭镇东北部有白石麒麟山,山腰下,古时候有一座白石庙,明朝诗人廖道南登白石山写了一首诗:“白石层巑岏,清泉响潺湲。闲云抱幽石,倦鸟巢空山。野老相对酌,寒宵相与还”。白石山与庙,是白石村的地理标签,历代建制都离不开“白石”二字。
村史序言第一句是:敬畏历史者,历史厚之;传承历史者,历史馈之。这句话,生动地概括了白石村村民的纯朴、对历史的敬重,村民在前行路上不忘历史、砥砺前行的坚毅!
古屋、古塘、古井、古洞等等,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就是白石村生动的肢体语言,诉说着白石村的历久弥新和沧桑厚重。
采风的脚步走过许多村落,每到一个村庄,总会去村委会,每个村都各有特色,但白石村,是宣传做得最好、建制最健全的村。农家书屋、志愿者爱心组织、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谈心室等,具体的活动场所,让村民们心中有底气,出门就硬气。
村干部就近从隔壁地里采摘了新鲜的瓜果:西瓜、香瓜,志愿者办公室的女同志,拿了刀,切成一块一块,香瓜还细心地修了皮。新鲜瓜果,味道非常甘美,吃得大家一个个唇齿留香,满嘴甜汁。
大家吃出了村民的幸福味道,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登车离开之际,突然发现路边摆放的售卖瓜果摊点,于是蜂拥而至,你一袋他一袋,挑选着自己中意的瓜果,一边挑一边和卖瓜的大妈拉呱,了解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
“现在政策好,日子好过了啰。”大妈脸上笑开了一朵花,有条不紊地拿袋子、称瓜、收钱,还用上了微信扫码哩。
阳光炽烈,大妈脚步轻快地跑着去摘瓜,幸福的笑声荡漾在清爽的风中。
作者:静芸
来源:赤壁市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