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潮湿的故乡

袁俊

不知不觉间,离开故乡已经三十七年多。离乡时间愈长,愈加思念故乡,愈觉得故乡好、故乡美,特别是在潮湿的季节里。

我的故乡位于洪湖市东部燕窝镇的民河村,现在已更名沙套湖村。这里没有青山,没有绿水,但草木丰茂,湖塘棋布,尤其是美丽的洪湖市第二大湖泊——沙套湖,到了盛夏季节,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故乡,每年都是要回去的,特别是每年的清明节,都要带家人回去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的燕窝,天气如潮。淅淅沥沥的小雨,穿过我寒颤的躯体,汇集在我的心房,流淌成了一条思念的河。

从燕窝镇往北,那条经中心、高峰到民河村10多公里的路,下雨天走路回去很困难,花30多元钱租辆车可以送到家。这条路,孩提时代不知走过多少回,行走在这条路上,想起当初在这条求学路上没有雨伞、没有雨鞋、只能步行,有时还挑着几十斤米到学校,别提有多辛酸。让人欣喜的是,这些年通过公路升级改造,过去的石子路变成了现在的水泥路。四通八达的乡间公路,宛如一条条灰色飘带将整个乡村缠绕环抱,编织成了引人入胜的原生态田园自然风光。

自家老屋后面就是墓地。墓地两旁的野花野草上都挂着晶莹的水珠。微寒薄凉的北风从我耳旁刮过,呼啸摇曳,像是在呜咽,像是在咏唱:清明时节桃李笑,野地荒冢话凄凉。乌啼鹊噪昏乔木,阴阳两隔谁断肠。

清明雨,微微的在飘落,连点燃纸钱都很困难。我划亮手中的火柴,冥币飞舞,鞭炮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是我心中滴落的泪滴,重重地敲打着我的心房。

清明雨,一滴一滴,渗透人心,漫天飞雨,纷如花絮,一瓣瓣,寸断柔肠,墓碑依旧,天人永隔,不忍回忆,满腹凄凉。

清明雨,一阵一阵,打湿心田,雨缠绵,风哀泣。

清明的燕窝,人车如潮。这座古老的小镇,清明节期间,从四面八方回乡祭祖的车流人流汇聚如此,让古老的小镇热闹起来。小镇上从未有过的堵车现象,这个日子出现了,不论是在街上,还是在乡村的路上,都有堵车,车牌五湖四海,汇聚如此。于是,燕窝的酒店满座,燕窝的住宿满员,不提前订还没有住的地方。行走在大街上,两三步就能碰到熟人。“回来祭祖,搞酒喝啊!”这是我听过最朴实的燕窝人说的话,也是最真诚最热情的燕窝人说的话。到了中午或晚上,乡村农家都飘起了炊烟,招待前来祭祖的亲人。

燕窝盛产高粱,高粱酒很有名气,号称燕窝的“茅台”,酒厂作坊有近百家。接待多年不见的亲人、朋友、同学、乡邻,当然要用燕窝的“茅台”酒。于是,大家就聚在一起,悲欢聚散一杯酒,从此万里个人行。轻轻地闭上眼,感觉香醇的液体攸然滑过舌尖,润润地过喉,滑滑地入嗓,暖暖地浮动在腹间,徐徐地游离在鼻吸里,悄悄地潜进血脉中……是美酒,让人无法忘怀的燕窝美酒。大家一起回味过去的往事,倾诉离别的衷畅,期待来年的相聚。

清明的燕窝,歌声如潮。在这飘雨的夜晚,暗淡的夜色随时间若隐若现,渐渐淹没在黑灰色的空间。这样的夜晚扰乱了平静的心,不见了曾经的温暖。

雨一直下,风儿吹向耳边,轻叹!

此时,没有雨打芭蕉动人的声调,没有竹子成长时清脆的拔节声。传来的是雨中的风声,雨滴落的声响,喜欢着雨中的味道。雨儿在风中飘舞,洒满大地,飘落窗前,流在心间。我遥望天籁,夜幕,笼罩了故乡一片有生机的气象,黑丝绒般的夜空中悬挂着颗颗闪烁的星星,像是一滴滴晶莹的泪滴,颗颗璀璨,滴滴欲坠下。像是在诉说一个个遥远哀婉的故事,声泪俱下,痛不可抑。

有人提议,去歌厅唱唱歌。不大的燕窝,开了几家歌厅,也许是乡镇文化生活单调,需要补充。

一群回乡祭祖的燕窝人,在小镇的歌厅里,时而放开喉咙狂怒地咆哮,时而唱出辛酸的泪花。“是什么淋湿了我的眼睛,看不清你远去的背影,是什么冰冷了我的心情,握不住你从前的温馨,是雨声喧哗了我的安宁,听不清自己哭泣的声音,是雨伞美丽了城市的风景……谁能用爱烘开我这颗潮湿的心,给我一声问候 一点温情……”如泣的歌声让我震撼,而我还沉浸在雨中,沉浸在飘雨的夜晚,不愿醒来。置身如画的风景,感受如梦的春天,遥望如水的明天,眼前朦胧一片。

潮湿的故乡,如潮的人车,如潮的歌声,构成了清明节故乡凄美的画卷,让故乡变得模糊又清新。

依然站在飘雨的夜晚,倾听着雨声,喜欢着雨中的味道,重温着曾经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