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在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来自赤壁的30名年轻干部结束了最后一站现场教学,也正式结束了为期10天的“问道之旅”。学员们即将踏上返程,与初抵时的“空杯”心态不同,此刻他们的行囊里装满了厚重的资料、详实的笔记,更承载着对标先进的紧迫感与谋划发展的新思路。
为何选择长兴?一场跨越800公里的对标赶考。
作为湖北省“干部素质提升年”的重要实践之一,赤壁将目光投向长三角腹地的长兴县——这座与赤壁地缘相近、地貌相似的县域经济强县。长兴县2024年GDP达927.75亿元,位列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57位、中国工业百强县第39位,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中国创新百强县、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全国文明城市。
历史上的长兴,主导产业以矿石开采和蓄电池粗放生产为主,无度开采与“血铅”事件,让长兴一度面临资源枯竭与环境整治的压力。但如今,这里已蝶变成为“绿色动力之都”。20余年的改革发展之路,传统蓄电池产业已完成高端化转型,绿色循环经济成效显著,废旧电池金属、塑料回收率达99%;智能汽车、新能源等“1+4”产业集群2024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140亿元,其中新能源产业占比10.9%;同时整合政策、土地等要素资源,腾退低效用地1.4万亩......长兴实现了从“污染源”到绿色经济引擎的蝶变。
“选择长兴,就是要在相似的发展起点上,探寻县域经济跨越的密码。”赤壁市委组织部带队组长道出了此次对标学习的深意,“在全市‘经济大县挑大梁’的使命下,赤壁正处于产业转型关键期,急需从先进地区汲取‘腾笼换鸟’的勇气、‘链式发展’的智慧。”
在长兴,究竟学到了什么?
翻开培训班课程表,密集的教学内容勾勒出一条“理论+实践+思辨”的成长轨迹:既有《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讲座,解析长兴“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的方法论;也有《从“腾笼换鸟”到新质生产力》的案例教学,复盘蓄电池产业从“污染源”到“创新高地”的蜕变路径;更有每晚的专题研讨,让学员们围绕“长兴经验如何落地赤壁”展开头脑风暴。
课堂之外,是生动的实践课堂。赤壁年轻干部们在“和平共储”项目现场,不断追问企业落户长兴的核心要素;在天能集团智能化车间,一起探寻“链主”企业如何带动55家配套企业集聚;在洪桥镇七斗漾河蟹养殖基地,求知若渴地围着合作社负责人,细究品牌注册难点、产销模式细节等。
“科学的园区规划,让产业集群与交通枢纽无缝对接,企业运输成本降低30%以上。”市交通运输局干部刘栋文在走访长兴工业园区时,对“产城融合”理念深有感触。而在煤山镇新川村“乡贤+村集体+产业”模式,让该村集体经济从负债180万元跃升至年收700万元,更让学员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夜晚的研讨室里,学习感悟化作思想火花。学员们将白天的所见所闻转化为发展建议,如何复制长兴“链长+链主”招商机制?怎样构建“亩均论英雄”的低效用地盘活路径?……这些话题在学员的交流碰撞中,逐渐形成“赤壁方案”的雏形。
30名年轻干部,如何点燃发展火种?
“你们每个人出去就是一个火种。”这是赤壁市委书记董方平在临行前对学员的期许。“要带着问题学、带着目标学,充分掌握各自领域工作实际,精准对标找差距,切实为解决工作中的根本性问题探寻有效办法。”
这支80后至95后的年轻队伍,涵盖招商、园区、乡镇、经济部门等多条战线,既是“取经人”,也是“践行者”。
在吉利整车项目现场,市高新区招商促进服务中心饶志远默默记下长兴“基金+股权+项目”的联动招商模式:“我们不能只盯着土地政策,更要学会用资本思维引项目。”;在太湖龙之梦文旅项目现场,宣传部张勇留意到长兴“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共富逻辑,提出“赤壁有三国文化IP,完全可以借鉴‘民宿集群+非遗体验’模式,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
此次学习,让学员们深切感受到长兴干部的实干基因:县发改局局长对产业链数据信手拈来、乡镇招商员能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推荐地块、村支书熟稔“强村公司”运营细节……这种“人人懂产业、个个会服务”的专业素养,正是赤壁干部对标提升的方向。
对标之后,赤壁如何破局?
返程之际,学员们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对标清单,而赤壁大地早已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2025年,赤壁市计划全年力争招引项目160个,协议引资600亿元以上,力争向上争资80亿元。今年谋划的280个重点项目已开工178个、开工率63.6%,已入库153个、入库率54.6%。一季度,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68亿元,同比增长12%。
更重要的改变在干部队伍中悄然发生。这支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生力军”,正将长兴所学转化为破局动能:来自赤壁高新区的招商干部明旺,在吉利整车项目现场记录的“链式招商”笔记、乡镇干部李泉在洪桥镇学到的“合作社+数字农业”模式、发改局干部何博明探究长兴“亩均论英雄”改革经验的思路……都将成为助力赤壁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密钥”。
培训班最后一次研讨上,学员们自发形成“三个共识”:坚决破除“部门主责”思维,树立“全员抓产业”意识;坚决摒弃“等靠要”心态,强化“改革突围”担当;坚决告别“粗放式”发展,锤炼“精准化”服务本领。
“在长兴看到的不是差距,而是奋进的方向。”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郭袁表示,30名学员将立足自身岗位实际分别撰写“小切口”调研报告,致力于为赤壁发现并解决根本问题。后续也将探索“对标先进促发展”长效机制,常态化组织干部到先进地区跟班培训学习,及时评选优秀学员交流学习体会与成果。
这场跨越800公里的对标学习,最终沉淀为赤壁干部的行动自觉。从“全员抓产业”的共识,到“精准滴灌”的服务,再到“改革突围”的魄力,30名年轻干部如30颗种子,在赤壁转型发展的热土上生根发芽。随着“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的深入推进,未来会有更多的干部迈向经济建设、项目发展的大舞台,为推动赤壁在县域经济赛道上加速突围持续贡献奋进力量。
通讯员:赵舟
审核:吕蓉
编辑: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