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田淑娴:稻虾鸭间书写新时代劳动者的“绿色答卷”

赤壁融媒体记者 丁铮铮

“五一”国际劳动节,在全国劳动模范田淑娴的生态农场,这位扎根乡村的80后新农人,用科技赋能传统农业,以劳模精神书写着新时代“稻虾鸭共舞”的绿色篇章。

当天上午,田淑娴就在办公室电脑前为凌晨运到的1000只鸭子撰写稻虾鸭基地日常管理记录,包括参考采食量、实际采食量、喂食次数等量身制定养殖计划数据。随后,她骑上小电驴前往鸭棚将计划表送到职工手上,观察鸭苗健康状况,叮嘱职工注意事项。

全国劳动模范田淑娴:今天我们来了一群新的鸭苗,有小鸡苗、小鹅苗、小豚苗,我们还有一些农湖2号的种蛋。我们要连续不断地在我们农场持续不断地向外输出鸭子。我们会启动一个跟以前那种一批一批量非常大的不一样的种养的方式。

这批新来的鸭子是田淑娴已经成熟的“稻虾鸭”立体种养模式中重要一环。2017年,她回到家乡,从零开始建设生产基地,尝试“稻虾鸭”立体种养,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全国劳动模范田淑娴:我们从一开始做水产就是养小龙虾,然后到后面慢慢变成了一个更加立体的稻虾鸭的种养结合的这种方式。这中间是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在稻虾鸭模式的试验的时候。我们当时第一年21年的时候,遭遇了又有罕见的高温,又有,从一个新的基地小龙虾的养殖,每个环节水稻、鸭子、小龙虾都出了问题,我们当时基本上是可以说是特别崩溃的,但是我们遇到了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会放弃。

为了解决问题,她白天扎在田间记录数据,夜晚查阅文献,请教专家,最终解决了遇到的问题,探索出了智慧和高效的“菌—藻—稻—虾—鸭”生态系统。

全国劳动模范田淑娴:我接下来想在我的农业基地里面,将技术模型进一步的优化,特别是智慧模型这一块,我们会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去把赤壁本地特定的品种的“生长模型”让它更加完善,在这个基础上面,我们还会开展行业内的培训,就帮助更多的经营主体和农民去把新技术应用在他们的稻田上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田淑娴在田间建起了生态农业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室、水质检测室,同时建成配备多光谱无人机监测、植保无人机喷施农业微生物的“稻虾鸭”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用科学技术带领村民一起发展现代科技农业。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级农艺师田淑娴作为新当选的全国劳动模范登上领奖台。

全国劳动模范田淑娴:一说起劳模,我的脑海里面就会出现王进喜。我当时在我很小的时候看到这个故事,我心里面就对他们非常敬佩,一方面是他有很坚韧的意志力,在另一方面是对党和国家非常忠诚,非常热爱,才愿意去做奉献牺牲,我很想像他们一样。

站在新起点,田淑娴未来发展的蓝图愈发清晰。劳模的勋章不应锁在柜中,而要化作泥土里的种子,播撒共同致富的希望。

全国劳动模范田淑娴:我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这么高的荣誉,对于我来说是对过去的工作的一个肯定,对我也是激励,也是压力。我会像总书记说的那样,珍惜荣誉,保持本色,继续努力,再立新功。

审核:吕蓉

编辑: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