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车埠镇:“村湾夜话”再开讲 基层治理暖民心

夜幕降临,赤壁市车埠镇各村湾的晒谷场、村委会广场渐渐热闹起来。一盏盏明灯下,镇村干部、民辅警与村民围坐一团,你一言我一语,政策解读声、问题回应声、笑声和掌声交织成一片——这是7月3日至10日,车埠镇在15个行政村、1个社区集中开展的“村湾夜话”活动现场。作为湖北省新时代“枫桥工作法”先进典型,车埠镇这一延续多年的基层治理品牌,正以更精准的服务、更务实的举措,让“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理念持续扎根。

品牌沉淀:从“夜话”到“样板”的治理密码


“村湾夜话”并非凭空而来。自2019年车埠派出所获评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以来,这一源于“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的创新实践,便以“夜间走访、集中议事”的形式,破解了农民白天劳作难集中的痛点。历经多年打磨,它已从最初的矛盾排查载体,成长为集政策宣讲、民意收集、纠纷化解、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基层治理样板,2023年被评为湖北省新时代“枫桥工作法”先进典型。

此次集中开展的“村湾夜话”,既是对这一品牌的传承,更是对“枫桥经验”的深化。依托“警民融合、共建共治”的成熟机制,活动不仅有驻村民辅警、镇村干部全程参与,更延续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传统——党员民辅警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带头听民意、解难题,让“有问题找警察、有困难找组织”成为村民共识。

精准发力:多方面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在反邪教宣传中,民辅警发放资料详解邪教危害,村民周大爷感慨:“以前分不清,现在明白了,咱得守好自己的家!”在人居环境整治环节,“规范柴垛管理”“门前保洁”等倡议得到热烈响应,村民们当场承诺“自家院子先扫干净”;建房政策宣讲台前,村民围着镇城建干部咨询手续,“一户一宅”“先批后建”的原则被反复强调,从源头减少违建纠纷;

反诈、防火、防溺水等典型案例通报,则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最受村民欢迎的是“诉求收集”环节。现场发放的《村湾夜话信息收集处置表》,将小矛盾、小隐患一一记录。“我家屋后沟渠堵了”“想申请低保不知道流程……”针对这些诉求,镇村干部当场回应,民辅警登记备案,确保“小事当场解,大事限时办”,延续了车埠镇多年来“矛盾不上交”的治理传统。

长效赋能:从“夜话”到“共治”的治理升级


“村湾夜话”不是一阵风。作为车埠派出所探索的成熟治理模式,此次活动既延续了“警力下沉、警民融合”的核心经验,更凸显了“常态长效、共建共治”的升级。

活动要求严格,村书记牵头组织,民辅警统一着装、规范言行,确保“每一场夜话都有实效”;机制保障有力。借鉴往年“考勤督查、结果公开”的制度,本次活动对收集的诉求实行“日梳理、周办结”,与镇直部门联动处置,避免“说了白说”;参与主体多元。除了干部民警,各村“老村长议事室”的乡贤、平安协会的“义警”也主动加入,用威望化解邻里纠纷,让治理力量从“部门独唱”变为“全民合唱”。

数据见证成效。截至7月10日,全镇16场“村湾夜话”已收集诉求65件,当场化解56件,移交部门办理9件,反诈APP新安装100余户,村民对人居环境的满意度较去年提升15%。

从2019年获评“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到2023年成为全省“枫桥工作法”典型,车埠镇的“村湾夜话”早已超越“聊天”本身,成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抓手。如今,这场夏日里的“夜间议事会”,正以更鲜活的实践,书写着荆楚大地上“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答卷。

通讯员:黄本俊

审核:吕蓉

编辑:李淑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