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守护者:田卫星老师暑期家访情牵留守儿童

骄阳似火,蝉鸣聒噪。在灼热的骄阳炙烤下,一条通往乡间的崎岖小路上,一位鬓角染霜的身影正奋力蹬着自行车,汗水早已浸透了他朴素的衣衫——他就是执教三十余载的田卫星老师。在暑假将近过半之时,田老师又一次踏上了熟悉的家访路,将目光和脚步,尤其投向了班中那些父母远行的留守儿童,其中就包括住在乡下的学生小奇。

对于田卫星老师而言,家访是教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他暑期的一份特殊“牵挂”。此次家访,承载着双重使命:一方面,他悉心关注孩子们的暑期学习和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他深知暑期安全尤其是防溺水的重要性,将安全教育送到了每一个家庭。

学业与生活的贴心指导

在留守儿童小奇家中,田老师详细查看了小奇的暑期作业,耐心解答了他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细心的田老师发现小奇情绪有些低落,便放下书本,坐在孩子身边轻声询问。他以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开导小奇,鼓励他学会独立和坚强,并引导他合理安排假期时间,劳逸结合。面对小奇的奶奶,田老师不仅详细沟通了孩子的学习情况,还就如何在农忙之余有效督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茶几边、堂屋里,田老师的关怀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也缓解了老人的忧虑。

安全重于泰山的谆谆叮嘱

“水库、水塘、小河,这些地方绝对不能独自去!”每到一户学生家中,临别之际,田卫星老师必定神情严肃地反复强调防溺水安全。这已成为他家访中雷打不动的“最后一课”。他不仅向学生和家长重申教育部防溺水“六不准”原则,更结合乡村周边的实际环境,用最朴实、最直白的语言讲解安全知识。

他指着可能存在的危险水域,告诫孩子们:“救生圈是救命用的,不是玩具!看到别人落水,千万不能盲目下水施救,要大声呼救,找大人帮忙!”他还特别提醒家长和监护人,可以在水塘、河边放置一根结实的长竹竿,“万一有紧急情况,这根长竹竿就是救命的工具!”田老师反复叮嘱监护人务必时刻掌握孩子的去向,将“安全第一”的意识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责任与情怀的生动诠释

当问及为何放弃假期休息,顶着烈日奔波时,田卫星老师望向远处的田野,平静地说:“这些娃娃,父母不在身边,总让人放心不下。假期里我们老师多跑一步,多问一句,多叮嘱一声,或许就能帮他们避开一些危险,多感受到一份关心。”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自行车轮碾过滚烫的土地,这位老教师在烈日下的背影,正是师者责任与仁爱最真实的写照。

一次次家访,承载着田卫星老师三十多年如一日对教育的执着和对学生的深情。在酷暑中,他不仅为像小奇这样的留守儿童送去了学业上的辅导和生活上的关怀,更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为孩子们筑起了一道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线。他的脚步,丈量着师爱的深度,也守护着乡村孩子们平安、充实的暑假晴空。

记者:熊锦芳

编辑:李淑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