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不发布)秤杆上的斤两 市井中的守候

赤壁融媒体记者 李杰

在城市的喧嚣中,有这样一群勤劳朴实的老人,她们总是赶着朝阳,将自家的新鲜农家菜挑到城里售卖,竹篮里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与期待。还有这样一个不按套路的团队,他们游走在卖菜老人的摊位边,用让人意外狐疑的方式和他们做生意,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清晨的菜市场是城市苏醒的脉搏。在菜市场旁的一处空位,一位大娘摊开自家种的辣椒、丝瓜、汤菜、红薯叶等农家菜,这样便支起了她今天的营生。许久,大娘迎来了今天的第一位顾客,买走的是一把汤菜,售价2元。随着她的小摊旁多了几位“同行”后,生意看上去似乎不太理想。

这些进城卖菜的老人,尽管年事已高,却依然用勤劳节俭的方式过活着,他们的菜篮中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与期待。时代虽然变成了快节奏,可她们依然以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勤劳与坚韧的价值。

李桥:今天,我来到陆水菜场,继续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帮他们收好全部的菜。大家可以通过我的镜头,一起见证这一过程。

李桥,是赤壁市一家流动酒席企业的经营者,也是自媒体时代的一位网络博主。一年多来,他将目光聚焦到了年迈的菜农身上,总是会用幽默风趣的聊天博得老人们的欢心,特别是与菜农们的“花式讲价”,“让老人早点回家”的溢价包圆买法,如今已经成为他独特的风格。

【现场声】(李桥与菜农对话)这个菜叫什么菜啊?汤菜。多少钱一把?两块钱。能不能便宜一点?那不能便宜,夏天挑水肩膀都破皮了。可怜哦,三块钱卖不?两块钱的东西还要三块哟?三块,我是跟你讲个价啵。你这是涨价吧!

【同期声】(千家万宴餐饮负责人 李桥)我们买菜在我们创业初期,创立我们的团队之前,就坚持做这件事了,我们一直在进行下去,包括我们走过了赤壁镇、新店、车埠、赵李桥还有我们赤壁城区内,把这件事争取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坚持做下去,把它做好。

【正文】以溢价包圆的“不对等”方式买进蔬菜,并不是自上而下的施舍,而是市井生活中自然生长的共情。李桥每次来买菜,总会带着一把电子秤。质朴的菜农们秤杆上有着最真实的斤两,而他手中的“公平秤”并不多余,是他与卖菜老人神侃开心的工具。

【现场声】(李桥与菜农对话)你的秤准不准呀?不准不要你的钱。我等下要复称的啊!26是吧?10,20,30,找我几块?4块。算了算了,不找了,现在天气这么热,拿瓶水喝,早点回去休息。

【同期声】(千家万宴餐饮负责人 李桥)其实我们的秤,称的不是重量,我们称的是什么呢?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因为在一个菜市场里面,都是人生百态,我们之间的信任和沟通是通过这把秤建立起来的。

【正文】这些暮年劳动者在市井间的守候,是对生活的希望,更是超越年龄的生命尊严。相互真诚的问候,彼此善意的帮助,都是对这份尊严的守护。而这秤杆,一头挑起的是凡夫生计,另一头挂着的则是人间烟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