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湖北省赤壁市 『五个聚焦』为孩子幸福成长撑起保护伞

近年来,湖北省赤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重大民生实事项目,聚焦协调指导、信息监测、资源链接、监护照料、宣传教育5个方面,推动赤壁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聚焦协调指导,构建部门联动、上下贯通的工作网络

多部门协同联动。赤壁市民政局协调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由市委和市政府领导担任召集人,教育、司法、妇联、检察等32家市直部门为成员单位。2024年以来,全市协调召开工作会议和专题会议3次,市委书记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梳理细化各成员单位职能职责,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联席会议机制建立以来,协调网信、共青团、文旅、妇联等部门,开展“净网”“彩虹行动”“童享阳光”等关爱活动21次。

县、镇、村纵向贯通。赤壁市民政局指导16个镇街(场区)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有保障的“五有”要求,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配备儿童督导员16名,187个村(社区)均配备儿童主任;健全镇村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机制,每年对儿童主任进行培训和考核,对排名末位的进行淘汰,建立起市、镇、村三级联动、覆盖城乡、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

独立设置未保机构。市委、市政府研究单独设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核定事业编制8名,专门负责协调成员单位,指导镇街(场区)、村(社区)开展未保工作,并将未保工作纳入财政预算,市级财政单独列支116.8万元用于未保专业支持、监护落实等服务。

聚焦信息监测,完善全面覆盖、数据共享的制度体系

全面摸清底数实情。全市通过“敲门行动”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全面摸清辖区内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总量底数,建立记录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困境儿童的生活、监护、健康、教育、户籍等内容的个人信息档案,落实“一人一档”动态管理。目前,已对925名留守儿童、409名流动儿童、127名困境儿童建立档案。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赤壁市民政局建立与镇街(场区)、政数局等部门共享的信息数据库;依托赤壁城市大脑数据“有呼壁应”小程序,全面收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困境儿童的家庭状况、监护保障、个人需求、政策服务等情况,并通过小程序及时向各部门推送,实现数据共享、信息共享。

实行分类管理制度。赤壁市民政局对辖区内特殊困难群体按照红、黄、蓝3种风险等级进行分类管理,对应建立日联系、周排查、月探访关爱机制;对红色管理对象,及时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并通过电话、视频、上门等方式每日一联系;对黄色管理对象,做到每周一联系;对蓝色管理对象,至少每月联系一次。

聚焦资源链接,筑牢公众参与、共同发力的保护防线

发挥“五社联动”机制作用。赤壁市通过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利用“五社联动”机制,招募志愿者3250名、专业社工120名,累计开展各类活动86场,受益儿童1.98万人次;引导77家爱心企业和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先后为92名未成年人困难家庭发放帮困资金27万元,帮扶近500名贫困学子圆梦“象牙塔”。

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该市将未保中心作为青少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入驻的3家优质社会组织免费提供办公场所、设施等硬件支撑及政策指导、日常咨询等服务,引导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在心理干预、社会调查、社会关护、教育矫治等领域投入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事业;去年共组织900余名儿童参与“护苗成长,筑梦未来”暑期研学夏令营、“烛光行动”——为困境儿童过集体生日等20余场活动。

拓宽关爱保护渠道。该市深入实施“就业+公共服务”“免费接送老乡返乡度假”等工作计划,助力1600名在外务工人员回乡与留守儿童团聚;设立“赤壁市未成年人保护基金”,由赤壁市慈善会首期注入资金28万元,用于未成年人的急难救助和关爱援助;将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专业服务。

聚焦监护照料,夯实基本保障、兜底保障的服务水平

科学规划场所布局。赤壁市将未成年人保护机构从救助管理机构分离出来,由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和赤壁市政府配套资金近1000万元,高标准建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场所,建筑面积达8400平方米,设置床位100张,配备有文体活动室、心理辅导室、法律援助室、家庭教育辅导室、“一站式”询问室、图书阅览室、个案会商室等19个功能活动室。

严格规范操作规程。赤壁市研究制定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工作操作规程、管理制度12项,对定期巡访、受理排查、监护评估、干预帮扶、个案会商、临时监护、服务转介、跟踪回访等方面进行规范。

标准配备专业人员。市未保中心配备工作人员14名,汇集儿童养、治、康、教等多领域人才,配备社会工作师、心理辅导师、援助律师等服务队伍5名;2022年以来,将7名无法联系到父母和监护人的儿童以及23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行临时监护照料和代养,提供生活照料、心理辅导、教育培训、文体娱乐、医疗康复、安全保障等服务。

聚焦宣传教育,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

做细法律法规宣传。赤壁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开通未成年人保护专栏,每年举行“政策法规进村居”“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未保中心开放日”等活动,向市民解读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关注。全市聘请9名心理健康专家担任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副校长,通过面询、授课、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开展青春期教育、人格培育等心理疏导,每年对6万名学生进行心理筛查;开通未成年人救助热线电话“5261722”和“12348”法律服务专线电话,建立校园防欺凌工作机制;对接红十字会、兰青救援队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宣讲活动12场,参与师生1600名;常规开展红色基因教育、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小手拉大手”、“扣好第一粒扣子”征文比赛等主题活动20余次,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做实家庭教育指导。赤壁市招募“爱心妈妈”169名;积极推广“家爱学院”家庭教育平台,组织开展“传家训 立家规”万户家庭讲家风、“如何做好家长”主题宣讲、“最美家庭送祝福”等活动16次;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第一课”主题活动,在每年春季开学前,对全市中小学班主任进行轮训;协助市人民法院,发出家庭教育令26份,为家长依法带娃赋能。

来源:中国社会报

编辑:舒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