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融媒体记者 程琰
眼下正是藕带上市季。5月7日一大早,车埠镇黄土村村民刘伟香身着防水裤下到齐腰深的荷塘里,手在淤泥中摸索游走,很快就抽出一根纤秀白嫩的藕带,“藕带娇贵得很,要顺着根茎走势轻提,拔出后再在水里洗净。”
刘伟香是黄土村采藕带的“老把式”,在村里承包了十几亩荷塘。5月份开始,她每天都能采收10余斤藕带,每斤市场价可以卖到10至15元。“每年5到9月是采藕带的最好时期,很受市场欢迎。”刘伟香告诉记者,等藕带采收进入尾声,荷塘中的湘莲也刚好成熟,加上湘莲采收期可延续到10月份,又可以带来一笔收入。
六月七月荷花红,八月九月菱角硬。在黄土村的另一边,胡海军的家庭农场菱角种植池塘中,2名工人撑船带着新培育的菱角苗穿行,寻找点位、布置苗种等动作一气呵成。
“3月份开始育苗,5月份移栽种植,9月份便能采摘。菱角投入的成本低,效益却挺高的,收益大概是成本的10倍。”胡海军向记者介绍。
2022年,胡海军开始种植菱角,由于经验不足,菱角在育苗阶段就被池塘中养殖的小龙虾吃掉。村“两委”获知情况后,主动安排农技专家上门,指导他进行科学种植。学成以后,胡海军将小龙虾养殖与菱角育苗分开,待菱角脱离育苗期后再一起养殖,并取得了丰收。如今,胡海军的家庭农场菱角种植规模从20亩扩张至60亩,亩产可达2000斤,每亩收益4000元左右。
胡海军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的经济收入。曾祥淼是在农场里干了4年的老员工,“这个工作离家近,一天也有200块钱的收入,整体来说我对这份工作挺满意的。”胡海军的这片池塘还进行其他水产养殖,提高了池塘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黄土村大力发展水上经济,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引导农户探索立体种养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通讯员:郑希雅
审核:王诚
编辑:李淑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