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为纸 责任为墨 书写教育之诗——记赤壁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石琼芳老师

教育的沃土上,总有一些身影,用时光镌刻坚守,以热忱浇灌花开。赤壁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石琼芳老师便是其中之一。二十九载寒来暑往,她以对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为笔,以日复一日的躬身实践为墨,在班主任管理、青年教师培养、教学教研创新的画卷上,绘就了一幅平凡却璀璨的育人长卷,成为学生心中的暖阳、同事身边的标杆、家长信赖的依托。

以爱为帆,做班级成长的“领航者”

“每个孩子都是待放的花蕾,只需用心浇灌,就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这是石琼芳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班主任,她始终把“立德树人”刻在心头,用爱心捂热每个稚嫩的心灵,用耐心陪伴叛逆的青春期,用责任心托举孩子们的成长路。她带的班级,班风如春风般清朗,学风似夏阳般炽烈,连续四年每月荣获“优胜班级”称号,成为全校争相学习的典范;她本人也连续四年获评校级“优秀班主任”,其“严中有爱、关注个体”的管理智慧,在经验分享会上总能引发阵阵共鸣。当“赤壁市优秀班主任”的荣誉证书递到她手中时,她笑着说:“这是给每个孩子的奖状,因为他们,我才成为更好的老师。”

以身为炬,做青年教师的“引路人”

“一朵花打扮不出春天,一群人才能撑起教育的天空。”石琼芳老师深谙此理。作为“青蓝结对”的指导老师,她像盏不灭的灯,照亮青年教师的成长路:从第一次班会课的措辞到公开课的板书设计,从处理学生矛盾的技巧到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她手把手教、面对面讲,把二十九载积累的“锦囊妙计”倾囊相授。看着青年教师们从手足无措到独当一面,她眼里的笑意比自己获奖时更浓。咸宁市“优秀指导老师”的称号,是对这份“传帮带”热忱的最好见证——她用行动证明,教育的光芒,因传承而更加璀璨。

以研为翼,做学科领域的“深耕者”

课堂上,她是最懂学生的“魔法师”:枯燥的知识点经她一讲,就成了鲜活的故事;难懂的逻辑题被她拆解,便成了有趣的游戏,学生总说“上石老师的课,时间过得像飞一样”。课堂外,她是永不停歇的“探索者”:台灯下推敲论文框架,研讨会上碰撞教学思路,多篇论文捧回市级、省级一等奖,为学科发展添砖加瓦。“教学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外校之星”……这些荣誉背后,是她对“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研究”的极致追求,更蕴藏着一位教育者对专业的敬畏与热爱。

以德为魂,做学生全面发展的“守护者”

在石琼芳老师看来,教育不只于课本,更在于让学生“成为完整的人”。辅导学生参加咸宁市爱国主义教育才艺大赛时,她陪着孩子们从选题到排练,逐字逐句打磨台词,手把手纠正动作,更在休息时讲起革命先烈的故事,让“爱国”二字从课本里走出来,住进孩子们的心里。当一等奖的奖杯举起时,孩子们抱着她喊“石老师,我们做到了!”这一刻,她知道,比奖杯更珍贵的,是孩子们眼里燃起的光。这正是“五育并举”的真谛:让知识滋养头脑,让品格照亮人生。

二十九载春秋流转,石琼芳老师鬓角添了霜,眼里却始终闪着光。她是教室里的点灯人,照亮黑夜迎来黎明;是校园里的摆渡者,送一届又一届学生到理想的彼岸;更是教育路上的追光者,用热爱与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写就了最动人的教育诗歌。这诗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句朴素的话:“只要学生需要,我就一直在。”

审核:马春霞

编辑:王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