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少年宫,一滴墨开七色花

“先摸摸笔,再摸摸心。今天,我们先写这个‘青’字,把这个‘青’字写好了,再去画七彩的夏天。” 7月12日,在“七彩假期”托管班的书法课上,赤壁镇中学的张国平老师轻挽袖口,用镇尺压平毛边纸,向面前的二十余名留守儿童娓娓道来。

书法教室里,墨香氤氲,张国平老师蘸墨,笔尖在宣纸上一点、一挑、一收,“青”字上半部的“生”像破土的春芽,下半部“月”左竖短、右竖长,如月升月落。“笔画有呼吸,短是‘吸’,长是‘呼’,收放之间,字就活了。”听着张国平老师的讲述,孩子们瞪大了眼睛,有人忍不住跟着空气比划。

在孩子们书写的过程中,12岁的俞言握笔过紧,把“青”字最后一横写得过长,急得皱眉。张国平老师走过去,用红笔在横画三分之二处轻轻一点,说:“月儿不能太胖,让它减减肥。”当学生曾泽宇手腕太低时,张国平老师用两根手指轻轻托住孩子的手背,说:“毛笔像跳舞,要松、要活。”

课间,张国平老师端来一盆清水,让孩子们把沾墨的手指放进水里,看墨色由浓到淡。张国平老师淡淡地说:“写字像做人,留一点余地才好看。”他也顺势讲起“青出于蓝”的典故,孩子们听得入神。

下课铃响。阳光把未干的“青”字照得透亮,像一块块翡翠。俞言把最满意的作品塞到张老师手里:“老师,这张送您。七彩假期,青色是开头。”张老师摸摸她的头:“那就从‘青’开始,咱们一笔一划把夏天写完。”

据悉,赤壁镇乡村少年宫学校近期还将开展研学活动,张国平老师准备带孩子们去捡几颗卵石,写下“家”“国”字样,拼成一面“童心石书”,让孩子们的每一滴墨都在童年的宣纸上开出七色的花。

通讯员:胡新华 周新华

审核:吕蓉

编辑:李淑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