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廿六未停舟,麦田守望终不休。”在赤壁教育这片热土上,赤壁市第一初级中学教师冯登峰已默默耕耘26个春秋。作为“湖北省作文竞赛优秀辅导员”“咸宁市中学语文优秀教师”,他用丹心浇灌桃李,以赤胆彰显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人生。
少年壮志:做留守学生的“心灵摆渡人”
二十多年前,刚踏上讲台的冯登峰扎根农村中学,既是语文教师,也是学生们的“大家长”。每天迎着晨光陪学生跑步,踏着月色查寝,深夜穿梭于网吧找回迷途少年。
针对学校211名留守学生,他创新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教孩子们管理情绪;开通亲情热线,组织南山拉练、武警部队学内务等活动,用集体温暖驱散孤独。学生小成因贫辍学,他翻山越岭家访,主动担保学费助其重返课堂。如今,小成已成长为工程师,而这样的“改变轨迹”,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还有许多。
痴心不改:让“老大难”班级绽放光彩
2008年调任赤壁市第一初级中学后,冯登峰主动接下两个“问题班级”。他坚信“教育是唤醒,不是修剪”,对后进生采取“堵导结合”:在教室坐班盯纪律,打造“学科诊疗室”,联合教师为偏科生定制“知识补丁包”。
学生小唐丧父后随母漂泊,沉迷网吧早恋退学。冯登峰化身“严父+挚友”,一次次去网吧找他,上门辅导谈心,最终助其考上赤壁一中,三年后考入985高校。这两个“老大难”班级,在他的耕耘下全部考上高中,他的家访案例获省三等奖,德育论文摘得咸宁市一等奖。
他的带班秘诀藏在“三年规划”里:七年级抓衔接,八年级矫偏科,九年级攻升学。即便父亲车祸住院、儿子出生,他也从未缺课,深夜在医院走廊备课成了常态,办公室灯光常与启明星同辉。
深耕不辍:以专业铸就教育高度
“学高为师”是冯登峰的座右铭。他参与“文本价值的教学选择”课题研究获国家一等奖,优质课获市一等奖,受聘为学校“青蓝工程”导师。12篇论文发表于《湖北教育》等核心刊物,参编《新课堂作文》等书籍,辅导学生获省作文竞赛一等奖26次,多篇学生习作登上《新作文》等杂志。
他自身也是文学爱好者,获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作品入选《中国著名诗人咏温泉》等。2021年,他在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中,包揽教学方案、课件、论文、下水作文四项一等奖,获评“教学四项全能教师”。十多年来,他主编校报校刊,让其成为学校名片。
危难显忠:用担当诠释初心
2016年抗洪抢险中,他在柳山连江支堤2号哨所冲锋在前,获评“赤壁市抗洪抢险先进个人”。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他连续半年无休,每日处理3000多份学生家庭数据,排查200多名教职工信息,在交通、网络中断时挨家挨户登记。
那段时间,他通宵值守,暴瘦二十多斤,却换来了全校师生的平安。
勇挑重担:交流岗位上再创佳绩
2020年暑假,刚抗疫归来的冯登峰主动报名交流。面对基础薄弱的班级,他调整教学目标,耐心辅导。学生小蓉热爱写作,他逐字逐句指导构思立意,其文章最终发表于《新作文》。
他的教学获市教育局两次表扬,教研室评价其“作文批改细致,评语常超80字”“课本批注翔实,凸显二次备课”。在他带领下,交流班级摘得咸宁市“红领巾奖章”集体三星章、文艺汇演一等奖,学生陈奥获全市统考第一,多人在诗词大会、征文比赛中夺冠,他也被评为“优秀交流教师”。
二十六年从青丝到白发,冯登峰始终以党员标准冲锋在前,用爱与责任践行“四有”好老师承诺。在教育的麦田里,他是守望者,更是播种者,让无数星火汇聚成照亮神州的光芒。
特约通讯员:刘騉
审核:吕蓉
编辑:李淑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