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你看这稻田里长得最高的植株,这可不是水稻,而是稗子,不拔掉是要和水稻争营养的!”8月22日,茶庵岭镇青石桥社区的农田里,该镇农业专家夏晓继拔起一株稗子,向周围年轻干部们细致讲解水稻与稗子的区别——这堂开在田间地头的“农技课”,让镇里的年轻干部们学得热火朝天。
为让年轻干部懂农时、知农事、解农忧,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服务“三农”工作。茶庵岭镇创新“现场教学+分享交流”的学习模式,把农业培训的主阵地搬到田间,再回到会议室深研细讨。
在了解水稻种植技术后,年轻干部们来到玉米基地,夏晓继拨开层层叠叠的玉米叶,熟练地掰下一个成熟的玉米,手把手教年轻干部们观察作物生长状态,讲解种植技巧、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知识。现场教学环节中,年轻干部们认真聆听、仔细记录,不时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农业问题向夏晓继请教。
培训不止于“学”,更在于“用”。回到会议室的分享交流环节,年轻干部们结合各自负责片区的农业生产特点,畅谈学习心得与心中疑惑。一个个带着泥土气息的想法在热烈的讨论中逐渐成形:“以前在办公室看资料,总觉得‘抗旱’就是多浇水,今天才知道这里面门道这么多!回去得赶紧把这些技巧记成‘明白纸’,给乡亲们送过去。”有的干部追问大豆玉米套种的技术原理,有的计划要把田间管理技巧融入党建网格化服务,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协助农户开展田间巡查;还有的提出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规划示范田,让每位年轻干部参与农作物的播种与收获,以此形成深入实践、比拼争先、崇尚实干的良好氛围。
“把课堂开在田间,让干部脚沾泥土,再回到会议室梳理沉淀,才能真正把知识学到心里、用到实处。”茶庵岭镇农业知识培训活动相关负责人说。这场“田间实践+会议室复盘解惑”的农技培训,不仅让年轻干部补足了农业知识短板,更让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在田埂间精准发力。从云台山村千亩荷塘里的“致富莲”,到青石桥村农田中扎根生长的“技术苗”,茶庵岭镇正以“接地气”的服务打通助农兴农的“最后一公里”。
通讯员:金润
审核:吕蓉
编辑:李淑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