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七载育桃李 初心如磐终可期——记赤壁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曹毅

从三尺讲台到防汛堤坝,从教学案例到刊物发表,27年教育路,赤壁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曹毅始终以“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的赤诚,扎根小学教育一线,在教书育人的沃土上深耕不辍,用责任与坚守书写了一段平凡却闪光的教育篇章。

讲台为根:27年坚守,让数学课堂有温度

1998年,从湖北省蒲圻师范普师专业毕业后,他便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踏上讲台,这一站就是27年。作为常年在中高年级“行走”的资深专业人,他深知数学不仅是公式与逻辑,更是启发思维的钥匙。为了让枯燥的数字“活”起来,他深耕教材、创新教法,把孩子身边的生活案例,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融入课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动画、演示变得直观易懂。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用心的教学设计,他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家长们常说:“把孩子交给曹老师,我们一百个放心!”,多年来深受学生爱戴,家长认可,学校好评。

在教书之外,他更懂“育人”的重量。12年班主任和10年政教主任生涯里,他的脚步遍布辖区的每个角落——为特殊儿童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深入留守儿童家中家访,无偿辅导学困生,帮困难家庭孩子实现“想要一个新书包”“一副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等微心愿。“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有责任呵护他们。”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日复一日的行动指南。在农村学校工作的7年里,他更是主动承担起“多面手”角色,既当老师又当“家长”,用温暖和爱心点亮了乡村孩子的求学路。

担当为魂:走出教室,把责任扛在肩上

讲台之外,他的身影还出现在更广阔的“战场”。每逢暑期长江防汛关键期,他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防汛队,戴着草帽、扛着铁锹驻守江堤,白天巡查险情、夜晚值守监测,多次以队长身份带领团队圆满完成防汛任务,用行动诠释“教育者亦有铁肩”。

此外,他是社区里的“常客”——穿上红马甲参与文明志愿活动,清理垃圾、引导交通,参与社区托管;他是献血车上的“老面孔”,坚持无偿献血16年,累计献血量达4800毫升,相当于1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能为社会多做一点,人间更美好。”朴素的话语里,藏着最动人的担当。

成长为翼:终身学习,让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甚至一潭活水。”他始终践行着这句话。工作后,他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从中师到本科,从传统教学到现代化手段运用自如,用持续学习为专业能力“充电”。

他还积极“走出去”取经——先后多次参加线上线下“省培计划”“国培计划”,并获评 “国培优秀学员”;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研发,担任《六学六好》《倾听花开的声音》教材编辑,把教学经验转化为共享资源;寒暑假,他放弃休息参与学生托管服务,为家长解决“看护难”问题。从“学习者”到“创造者”,他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新鲜感与探索欲。

硕果为证:深耕不辍,让汗水结出累累硕果

27年的坚守,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在荣誉册上,“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市级先进工作者”“市级骨干教师”等称号熠熠生辉;在教研领域,他撰写的《孝雅花儿朵朵开 朵朵花儿放光彩》获省一等奖,省教育厅将其作为德育先进案例推广,《基于现代教育视角下的学生德育管理探索》发表于《教育科学》,3篇教学案例、论文获市级二等奖,2篇论文获省级二等奖;在竞赛场上,他拿下咸宁市数学基本功竞赛、课件原创大赛二等奖,指导的学生连续两年斩获咸宁市小学数学竞赛一等奖,省级二等奖;还在青少年创意编程、机器人大赛中辅导学生摘得多项市级奖项。

他的笔不仅书写教案,更记录教育情怀——《大山的先生》《老师的心》等文章先后刊登在《咸宁日报》,《狠抓教育教学管理  谱写品牌学校新篇章》见于《赤壁文学》;他还兼任校报《蓝校服》副主编,用文字传递教育正能量。2011年,他负责的校园网站建设获评省二等奖;2021年至2025年,师德考核与年度考核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每一份成绩,都是他用心浇灌的结果。

从青涩到成熟,从新手到骨干,他用27年的时光证明:教育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如今,他依然怀揣着最初的热爱,在三尺讲台上步履不停。正如他在文中所写:“笃行不怠方致远,砥砺深耕自芬芳”——这既是他的自勉,也是一位教育追梦人最坚定的承诺。

通讯员:刘騉

一审/编辑:周姿

二审:吕蓉

三审:汪仁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