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融媒体记者 吕蓉 通讯员 何为
“菜我全都要!”9月11日下午5点20分,赤壁市中伙铺镇中学下课铃声刚落,九年级学生舒安琪欢快地奔向食堂窗口。按照她的要求,食堂阿姨将牛肉炒香芹、辣椒炒肉片、胡萝卜烧肉、清炒油麦菜、黄瓜、土豆丝等6个菜打入餐盘,盛得满满当当。另外,还给她盛了一小碗鸡蛋汤。
中伙铺镇中学实行分级餐标,每餐提供三荤三素一汤,所有菜品免费续加,每周还安排一次水果。“食堂天天换花样,一餐只要7块钱。”舒安琪说。
“2024年秋季学生总数为852人,就餐率为70%。今年秋季学生总数降至761人,但就餐率提高到了77%。”中伙铺镇中学校长朱玉宝表示,食堂食材集采集配改革,从源头上杜绝了廉政风险,实现了阳光操作。更为重要的是,在保障食材质量的前提下,切实降低了成本,同样的餐费标准,学生碗里的内容更丰富了,在校就餐的学生人数持续增多。
赤壁市现有学校136所,在校学生约8万人,其中103所学校设有食堂,约4.8万人在校就餐。2024年,当地开展中小学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当年9月,针对发现的问题,该市引入第三方企业湖北楚农供应链责任有限公司,推行校园食堂食材集采集配,重塑校园餐安全与品质。
赤壁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生吃上新鲜实惠的校园餐。
湖北楚农供应链公司由当地国企赤壁市两山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控股,与行业龙头企业浙江明辉蔬果配送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赤壁已率先在全省通过建设集采集配中心,将全市校园食材采购从280家散装供应商变为1个数字平台统管,实现统一采购、验收、检测、配送,从源头把住安全关。”湖北楚农供应链公司总经理欧阳发说,校园餐改革不仅堵塞了监管漏洞,也斩断了贪腐链条,大大提升了学生、家长的获得感。
欧阳发介绍,现在,进入学校食堂的每棵菜、每块肉都有“数字身份证”,27辆冷链车全程温控追踪,食材从采购到上桌最多24小时就能到达,AI系统24小时智能巡检后厨。家长既可通过手机随时查看后厨实况,也能走进食堂陪餐。
“现在鸡蛋不用带了。”赤壁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学生家长李琼说,校园餐改革前,总怕孩子在学校吃不好,每天要给儿子准备一个煮鸡蛋带去学校。现在,她通过“赤壁数字食堂”微信小程序,后厨从洗菜切菜到烹饪装盘,尽收眼底,放心多了。
赤壁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老师陪学生在食堂就餐。
赤壁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生家长到学校陪餐。
校园餐比以前更安全,也更有性价比,在更加偏远的农村学校,感受更为明显。“以前可能两三天才采购一次食材,现在每天早晨六点左右,楚农公司将新食材准时送到。”赤壁市官塘驿镇双丘小学校长万畅说,如今,基围虾、牛肉等常出现在孩子餐盘中。
不仅是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了校园餐改革带来的变化,学校也同样受益匪浅。通过集采集配和数字化管理,各校从烦琐的食材采购事务中解脱出来,后勤压力大为减轻。
赤壁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是全市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在校生6667人,在校吃饭的学生有4800人。“改革后,我们节省了大量精力,可以更专注于教学管理。”校长邓彩霞坦言,过去学校需要自行对接多家供应商,进行询价、采购、验收,工作烦琐。现在通过统一的采购平台,学校只需提前一天在线下单,第二天一早食材就能准时送到。总务主任董正祥说:“去年9月改革之后,我睡得更踏实了。”
赤壁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孩子们享用美味校园餐。
赤壁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孩子们享用美味校园餐。
一审/编辑:舒勤
二审:吕蓉
三审:汪仁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