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我们就不用愁吃饭问题了……”秋日暖阳下,赤壁市柳山湖镇柳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对面,望着正在装修中的“幸福食堂”,村民雷望生婆婆充满期待。
“幸福食堂”是柳山湖镇向上争取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计划先在柳山村和易家堤村试点。建成后,可以为村民提供便捷、卫生、可口的餐饮服务,低保户、特困户、独居老人等还可享受相应的补贴。
柳山湖是个移民镇,曾是出了名的“水窝子、虫窝子、穷窝子、气窝子”。近年来,该镇以办好群众身边事为突破口,通过精准对接需求、高效响应诉求、温情化解矛盾,探索出一条“小事不小视”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一片为民心——脚步沉下去,把责任扛在肩
干部的脚步,决定着民心的冷暖。
在柳山湖镇,镇党委班子有条务实的规矩:书记、镇长带头,不打招呼、不定时间,利用没有要事处理的晚上随机进村夜访。或召开村湾夜话、屋场会,或直接到人多的地方,走到哪听到哪。群众有啥烦恼,当面说、当场记。
夏天,正是小龙虾上市旺季。镇党委书记叶明有一天晚上路过柳山村一段通组路,看见一位养殖户的三轮车猛地一颠,车斗里滚出一堆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养殖户赶紧停车,弯腰在路上徒手抓龙虾。
叶明停下脚步,看在眼里。"坑虽小,颠簸的却是群众的生计。"当晚,他就拉着村党支部书记沿路查看:"这样的坑还有多少?尽快修补好!"
无独有偶。也是一个夏夜,镇长李功胜吃过晚饭后,自己开着车走访镇里的养殖户。在湖北谈红鳝业水产养殖公司的塘边,负责人随口叹气:"供水老是跟不上,着急啊!"这句无奈的抱怨,被李功胜记在了心里。
回去后,李功胜立即着手协调。暑期还没过完,一条两公里长的专用供水管线就通到了塘边。如今,该养殖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吸纳了60多名周边村民务工,不少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加入养殖行列。
柳山村使用年限过长的垃圾车换新了;吴家门村主路上,坏了的路灯重新亮起来了;柳山闸修葺一新,农田可以旱涝保收了;全镇的主干道都铺上了柏油,形成了循环路……
脚步往下走,责任往上扛。一次次夜访以后,老百姓身边的“急难愁盼”悄然化解,柳山湖镇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老百姓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笑容也越来越多。
一张服务图——心桥架起来,把服务送到家
“电表开户找张艳明,移民补贴找刘盛沣,农业用水及排涝找魏才坤……”在柳山湖镇,每个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显眼位置,都张贴着“为民服务信息公开一张图”,镇党委班子成员联系方式及主要服务范围、派出所等常见部门业务镇级联系人、10项高频业务的镇级联系人与电话等一目了然。这张图,不仅贴在墙上,还通过村组微信群直达全镇2963户村民。
“我们老百姓要办的每一个事项都能具体找到专职专人。以前办事像无头苍蝇,现在打个电话就有人管。”团山村村民张飞先对此深有感触。
今年7月,他通过“为民服务信息公开一张图”联系上挂村党委班子成员施雨良,反映团山村水渠渠道长满水葫芦导致堵塞,影响农田抗旱,支渠也因坡度问题急需抽水泵从主干渠抽水等问题。
施雨良了解清楚情况后,当即牵头,一周内统一清理全村堵塞严重的水渠3公里,并争取6台抽水泵分发到村,及时解决近800亩农田的旱情。
像这样事例还有不少。在外打拼十多年的村民张克洲回乡,计划对自家老屋进行修缮。由于老屋后山的厨房已垮塌,邻居家的竹子蔓延生长至此处。两家一度因20多棵竹子的砍伐问题争执不下,便拨通了镇挂点干部手机号寻求帮助。镇挂点干部到现场了解详情后,耐心地从中调解,引导双方互相体谅,让紧张的邻里关系出现了转机。最终,王某顺利砍竹建厨房,并主动拿出200元补偿给邻居。
施雨良说,自己调到柳山湖镇时间不长,刚开始与群众的关系比较陌生,便民服务图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让自己和群众的联系更紧密了,村民对自己的信任度也更高了。
自“为民服务信息公开一张图”推行以来,镇级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直达到人,平均办理时限压缩20分钟以上,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一个巡查队 问题早发现,把矛盾就地解
“腊里山村渠道大桥护栏倒了一边”“腊宝路口指示牌倾倒”“柳山村公厕冲水设备和照明灯损坏”“团山村松柏湖堤两旁需要除草”……柳山湖镇有个日常巡查微信工作群,随时会弹出一些关于群众身边的“小问题”。
巡逻检查工作组依托柳山湖镇综治执法中心组建,巡查范围覆盖全镇山林、农田及居民区等,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人居环境治理、耕地保护、农村建房、道路安全、森林防火等11项内容。
“每周巡逻不低于3次,清明、春节等重要节庆日以及森林防火、秸秆禁烧重点时间段每日巡逻。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推送给具体负责同志进行后续处置。”叶明介绍,巡查机制意在构建“现场处置——清单交办——限时销号”闭环。
对“包括但不限于”,叶明详解其中的深意:问题不等群众上门,巡查主动发现;能当场解决的绝不拖延,需协调的限时闭环;对合理诉求全力办,对不合理的讲清政策、守住底线。
宝塔山村有一根电线杆,在村组道路拓宽后挡在了道路中间,不仅影响群众出行,还存在安全隐患。巡查组发现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后当即协调电力、公安等部门,在3日内便完成迁移。
这样高效的“小事处置”在柳山湖镇已成常态。数据显示,今年截至目前,已发现6处危房隐患,清理乡村道路杂草18公里,维修更换路灯8盏,整修损坏桥梁护栏1处,整治交通隐患点2处,制止耕地非粮化问题12起……通过不定期巡查,及时发现,提前介入,不少隐患在萌芽时期得以消除,全力将损失控制在最低。
葡萄是柳山湖镇的特色产业,旺季销量问题关系到百户村民的生计。巡查组发现部分种植户存在滞销问题后,迅速汇报给镇党委,班子成员连夜谋划,将葡萄采摘节与赤壁“村晚”、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联动,增设亲子采摘、果酱DIY、农产品展销等环节,直接带动了葡萄的销量。
“干部常在村里转,有事当场办,咱心里敞亮多了。”柳山村李冬生的话,折射出柳山群众生活的点滴变迁。
问题在一线发现,办法在一线产生,民心在一线凝聚。移民镇柳山湖正从曾经的“四窝子”蝶变为“幸福窝”,让乡村振兴的根基在点滴民生关怀中愈发坚实。
来源:掌上咸宁
编辑:熊锦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