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融媒体记者 李杰 肖天胜
临近冬季,莲藕是赤壁市民餐桌上的重要食材,一锅藕汤,一盘藕丸,藏着人们对莲藕的深情诠释与饮食智慧。丰盛且美味的餐桌背后,却是挖藕人在泥泞中对乡情乡味的坚守。

赤壁市莲藕种植分布较广,多年前以“大田畈”莲藕为盛,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田畈”莲藕面临着品牌淡化,产量不优的困境。
深秋的清晨,天际还泛着鱼肚白。大田畈社区刘家庄村民刘南方沿着田埂走到藕塘,弯腰将手伸入淤泥中,手指顺着藕身探入水底,拇指与食指像钳子般卡住藕节,猛地一拽,整条莲藕便带着泥浆破水而出,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大田畈村民刘南方:大田畈从老一辈就开始种植莲藕,因为大田畈的环境和水质好,水是陆水河的水,是我们的饮用水源,第二是土壤好,土壤适合种藕,以前洪湖没有藕的时候,我们这里就是生产藕的地方。

藕在泥里藏得很深,看似简单的动作,刘南方却练习了多年。用不了多久,他的竹筐已堆满了沾满泥污的莲藕,凝着泥土的芬芳,更浸着挖藕人的艰辛,劳动人民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捧出清甜的自然馈赠。
田畈村民刘南方:老一辈都是靠人工挖掘,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生的经济价值就不划算了,现在大田畈种植的莲藕就退出市场了。像我这片田种植的是甜藕,以清炒为主,煲汤也可以。

村里小伙刘金栋经营着一家农庄,主打特色农家菜。临近冬季,大田畈的藕成为他采购的首选。铫子藕汤、干锅莲藕,藕丸等等,只要与莲藕相关的菜,都成为食客们餐桌上的“不可少”。
农庄老板刘金栋:我们农庄以藕为食材的菜品也很多,比如藕汤、清炒藕片、藕丸等,这些菜品深受食客们的喜爱,是因为我们就地取材,保证最新鲜,最地道的大田畈莲藕直达餐桌。
一根田藕,浸透着挖藕人的汗水,也承载着父老乡亲的乡情乡味。当我们在餐桌上品尝藕的美味时,更应该致敬这份“泥泞中的坚守”。
一审/编辑:李淑岚
二审:王诚
三审:马春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