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双收 一水两用 黄土村“蹚出”特色富民路

赤壁融媒体记者 周蜜 张美玲 程琰

近年来,车埠镇黄土村因地制宜推进“稻虾轮作”、“虾鱼轮养”模式,通过规模化水产养殖与多元种植相结合,实现一田双收、一水两用,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5月7日清晨,军军龟鳖水产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胡海军身着防水裤蹚进龙虾养殖塘,只见他轻巧地提起捕虾网,用水盆一捞,一只只红亮健硕的小龙虾便活蹦乱跳地跃出水面,盆底瞬间被铺满。胡海军说:“尽管当前小龙虾价格随产量增加略有回落,但现在拼的是产量,每天有1000到2000斤,根本不愁卖,薄利多销嘛。”

2022年,胡海军乘着政策扶持的东风成立家庭农场,承包近120亩水田养殖甲鱼,却面临周期长、收益慢的现实困境。次年,在村里的支持指导下,他承包了近600亩田地,进行水稻种植和龙虾养殖,并同步引入鳜鱼、鳝鱼、菱角、香莲等多元化品种,构建起“四季有活干、全年不断档”的立体农业格局。

工作间隙,胡海军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目前小龙虾第一批已收官,第二批虾苗刚投放。6月虾季结束就准备在田里种上晚稻,同时做好水塘的杀菌消毒,投放鳜鱼苗,年前可以捕捞。之后就栽种养虾草,次年3月再投虾苗。每亩龙虾产量可达200斤左右,鳜鱼300至500斤,纯利润最低千余元,行情好能翻倍,稻谷这块利润就相对低一点,但发工资是不成问题的。”

家庭农场的红火不仅鼓了胡海军的腰包,也让周边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村民曾祥淼是农场“老员工”,3年来随季节变换忙碌于采菱、捕虾等农事,虽然辛苦,但他很满意这份工作:“一天200块钱,一个月差不多五六千块钱,主要是离家近,比外出打工舒坦多了。”

据统计,自稻虾轮作模式实施以来,黄土村已建设稻虾轮作基地3500亩,超过70%的村民积极参与种养殖,村民人均年收入实现翻番。像胡海军这样承包面积超过百亩的养殖户还有数十户,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

“除了技术培训,村里还帮着跑贷款、争政策,实打实助农增收。”村支部书记田小军介绍,未来该村将继续扩大轮作规模,实现从“单一种养”到“立体循环”转变,推动水产养殖成为支柱产业,真正变成“富民源泉”。

通讯员:郑希雅

审核:王诚

编辑: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