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彩色扭扭棒化作“生命之花”,当稚嫩笔触勾勒出信仰丰碑,一堂特别的“手工课”在孩子们的笑声中传递着红色精神。7月4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艺馨志愿服务队在赵李桥镇文化站开展“三大精神”课堂活动,通过手绘、拼贴、手工等趣味形式,让红色教育“活”起来。
绘·信仰的丰碑:一笔一画传承“大别山精神”
在手抄报创作课上,志愿者用故事讲述大别山军民坚守信念、英勇斗争的历史。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层叠山峦与烽火岁月,一幅幅童真的“信仰丰碑”熠熠生辉。四年级学生吴绍都骄傲地展示他画的红军扛旗冲锋场景:“他们是最酷的英雄!”
筑·生命的防线:小手拼出抗洪“人墙”
抗洪精神主题课上,志愿者用积木模拟洪水险情。孩子们分组协作,用纸板、黏土和吸管搭建“防洪堤坝”。当“浪涛”冲垮第一道防线时,7岁的李天祥大喊:“快!手拉手站成排!”——这句童言正是抗洪英雄“人墙”精神的回响。
扭·希望的勋章:一朵“生命花”致敬抗疫英雄
致敬抗疫英雄的手工课上,孩子们用扭扭棒制作“生命之花”,用彩纸创作“抗疫勋章”。志愿者黄俊雅讲述白衣天使故事时,孩子们争先恐后为勋章设计颁奖词:“送给做核酸的阿姨”“它像太阳,能打败所有病毒!”小小的勋章别在胸前,闪耀着孩子们对“生命至上”精神真挚的理解。
“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讲党史,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传精神,是活动的最大特色。”团队负责人表示。活动将理论宣讲转化为沉浸式手工体验,既提升审美素养,又增强教育感染力。下一步,赵李桥镇“爱心托管班”将和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艺馨志愿服务队持续规划丰富的活动内容,开展红色剧场、童声朗诵等课程,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幼苗心中生根发芽。
通讯员:赵玥 刘义秋
审核:吕蓉
编辑:王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