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她,入选2025年“全国十佳农民”!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了2025年“全国十佳农民”宣传选树项目的人选名单。经过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的推荐、遴选和公示,全国共有10位优秀农民代表获此殊荣。来自湖北赤壁中伙铺镇安丰村的田淑娴名列其中。这位拥有硕士学历、扎根乡村近十年的“新农人”,用科技为传统农业注入活力,在田埂间写下了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

从都市白领到新农人:把实验室“搬”到田间

清晨六点的安丰村,露水还挂在稻叶上,田淑娴已经拿着植保无人机的遥控器站在田埂边。无人机掠过水面,将EM菌精准喷洒在稻田里。“这是调节水质的关键一步,小龙虾刚收完,鸭子马上要下田,水稻也得跟上节奏。”她擦了擦额头的汗,动作熟练得像个种了几十年地的老农人。很难想象,十年前的她还是一名在杭州写字楼里拿着高薪的都市白领。

田淑娴与农业的缘分,其实早在少年时期就已埋下种子。看着父母在田里辛勤劳作,用传统方式耕种却收入微薄,她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总有一天要回到这片土地,用新方法让农民多挣点钱。”2016年底,26岁的她辞去城市工作,带着在重庆邮电大学生物技术本科、浙江海洋大学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硕士所学的专业知识,回到家乡赤壁开始创业。

创业的路并不平坦。她最初尝试小龙虾养殖,在田边搭起简易实验室,用微生物技术调节水质,可肥水环境导致水草疯长,连捕捞小龙虾都成了难题;后来转向稻虾共养,又接连遇到小龙虾生病、鸭苗热死、水稻倒伏等困难。“很多个晚上都在实验室掉眼泪,哭完还得继续查资料、想办法。”田淑娴没有气馁,白天追着省农科院的专家请教,晚上埋头研究学术文献,二手农学教材被她翻得卷了边,名校的在线课程一节不落。

她在蛙声中调水,在月光下培养菌种。在她的田间地头,建起了生态农业实验室、田间微生物培养室、水质检测室,自主设计的光生物反应器等设施设备,保存着在当地有生存优势的光合细菌菌种和小球藻藻种,实现了对数生长期的菌藻快速扩繁和对症使用,让农业微生物的应用低成本高效率。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摸索出“微生物稻虾鸭”生态循环模式:1到6月用微生物调节水质精养小龙虾,7到12月种稻养鸭,鸭群负责除草除虫,粪便还能肥田,形成“一水三用、一田三收”的良性循环。安丰村村民们提起她满是感谢:“以前种水稻每亩利润最多500元,跟着淑娴干,收入翻了好几倍!”田间生态显著改善——白鹭、萤火虫回归,蛙声阵阵,田野从萧瑟变为欣欣向荣。

从传统种养到智慧农业:用“数据”代替“经验”

走进田淑娴的生态农场,稻田边的微生物培养室、水质检测室格外醒目,多光谱无人机在空中盘旋监测作物长势,田埂上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土壤墒情、水温等数据,这里不仅是她的“技术大本营”,也成了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学生的实训基地。“田老师教我们如何通过数据判断水质,还讲解智慧农业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实训学生李雯静说,在这里看到了农业最“新潮”的一面。

田淑娴始终相信,农业的未来在于科技。她在“稻虾鸭”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出“稻再鸭”模式,使一亩田能产出2000斤水稻,比单季稻多出700斤;她还打造了50亩科研示范基地、1000亩生态种养基地,配套建设1000平方米禽蛋加工厂,构建起从生产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开发的智慧管理平台,让农户打开手机就能查看地块信息、播种灌溉时间,系统还会自动生成精准的“农事任务单”,真正实现从“靠天吃饭”到“靠数据种田”的转变。

科技不仅提高了产量,也带动了乡亲们增收。她的合作社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200多名社员,每年培训农户超过千人,连年纪大的阿姨都能学会对鸭子进行技术管理。如今合作社年产小龙虾4万多斤、优质大米10万斤、鸭蛋50多万斤,“小农女娴子”品牌的虾鸭稻米、咸鸭蛋等产品在市场上十分抢手。

从田埂创新到走向世界:中国生态农业模式获认可

在CCTV主办的《超级新农人》全国20强挑战盛典上,有一项新颖的辨水大挑战:从100种不同来源的水中找出自家虾池的水。田淑娴冷静观察,仅用3分钟时间,快速准确地找出了自己家的虾池水,赢得了CCTV颁发的“超级新农人”奖杯,被称赞为“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科技武装农业”的新农人。

今年7月,田淑娴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她指导的《小农女娴子——稻虾鸭生态系统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乡村振兴赛道上荣获全国一等奖。“这比我自己得奖还高兴!”她说,这说明田埂上的创新,同样能够站上全国性的舞台。

更让她自豪的是,这套生态模式还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去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农业农村部农业与资源保护总站的专家专程来到她的农场考察,对这套低碳农业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们问得非常细致,从微生物技术到地力提升,还记录了我们化肥农药减量的数据。”田淑娴在朋友圈分享这份喜悦时写道:“田埂上的创新,也能走向世界!”

如今的安丰村,禾苗成行,鸭群嬉戏,白鹭栖息,构成了一幅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和谐画卷。这是田淑娴用近十年时间交出的答卷,也是湖北万千乡村转型升级的缩影。从都市白领到“全国十佳农民”,她用科技串起了“稻虾鸭”的生态链,不仅让土地焕发新生,更让乡村振兴的希望在这片田野上茁壮成长。今年9月,她又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人工智能与智慧治理专业博士学位,边学习边创业,“希望能以知识更好地反哺家乡,为湖北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贡献更多智慧。”

来源:长江云新闻

一审/编辑:王敏

二审:陈超

三审:汪仁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