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南赤壁市的青山绿水间,一群特殊的“主播”正用镜头改写乡村叙事——他们胸佩党员徽章,在田埂间、果园里用最质朴的乡音和最真诚的笑脸为家乡农产品代言。截至目前,赤壁市已有60名村两委成员开通视频账号,成立了“村播”党组织书记联盟,并通过建立“村播”资源共享库,打通了一条农特产品输出、乡村文化传播的新渠道。
当暮色降临,赤壁市官塘驿镇泉洪岭村村委会门前的灯光准时亮起,村党总支书记赵亮面对手机镜头,手里举着一袋农家萝卜片,操着一口带着乡音的普通话准时开播了。
“各位粉丝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官塘驿镇泉洪岭村党支部书记。虽然我不是一个专业主播,但是为了家乡农产品能够快速地走出村,今天我和村两委一起上直播,帮老百姓卖猕猴桃和干货。”
赵亮直播时,助理吴莉萍在一旁的长桌上忙着分拣货物,有猕猴桃、土鸡蛋,还有真空包装的各种农家晒制干菜,这些农特产品包装上都印有“泉洪岭村”字样。下播后,她还要根据订单,将梅干菜、干豆角、苕粉、干竹笋以及不同规格的土鸡蛋打包发货,送往快递公司。
5组村民陈自雄家里养了几十只土鸡,吃不完的鸡蛋也没个销售的渠道。今年5月“村播”开播后,赵亮帮他把土鸡蛋上了架,1.5元一枚,仅两个月就卖出近1000枚。如今,陈自雄正谋划着扩大养殖规模。
泉洪岭村的“村播”起步,离不开一次“走出去”的学习。今年4月,赤壁市委组织部带着赵亮等村干部去洪湖学习,看着当地村支书坐在村委会门口直播,就能把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赵亮心里“痒得很”。回来后,组织部又邀请电商老师开展专题培训,从怎么用手机拍好一段视频,到如何在直播室里跟粉丝互动,手把手地教了整整一周。5月,赵亮试着发了第一条视频,没想到朴实的视频竟有了十多万的播放量,让他信心大增。
自信归自信,实际操作里的难题可不少。最开始直播时,货源时有时无,粉丝想要干竹笋,村民家里没存货;等村民晒好了干竹笋,流量又“掉了头”。物流也是个坎,因为发货量少,快递报价比市场价高不少。赵亮干脆带着村两委一起“借船出海”,先去隔壁的文清村帮着卖猕猴桃,既练了直播话术,又慢慢跟快递公司谈妥了合作价。如今,每周一至两次的晚间直播已成为常态。赵亮告诉记者,随着“村播”流量的不断增加,泉洪岭村已有130多名村民跟着受益,昔日那些不起眼的干菜都成了粉丝们的抢手货。
7组村民刘芳介绍说,以往从未想过自家晾晒的干菜能够变现,今年她特意多备了一些豆豉、萝卜干交给赵亮直播销售。她期待通过电商渠道将产品卖到全国各地,也期待村庄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出乎赵亮意外的是,“村播”还成了“免费宣传册”。每次直播,他总会带着粉丝“逛村”——从岸青水秀的凌家堰到人欢鱼跃的凯旋垂钓基地,再到村民菜园里挂满枝头的辣椒、茄子,这些以前“没人在意”的乡村景致,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来村里游玩,不少村民开始把自家闲置的房子改成小农庄经营起农家菜,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村播’不仅成为宣传家乡的窗口,更拉近了干群关系。帮老百姓卖掉农产品,让他们切实受益,这也正是我们基层村支书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职责。”赵亮说。
如果说泉洪岭村的“村播”是“顺势而为”,那文清村的“村播”,就是一场“破釜沉舟”的突围。去年9月,文清村1000多亩猕猴桃迎来丰收,可传统收购商突然压价。眼看着满树的果子要烂在地里,果农们急得直掉眼泪。时任村党总支副书记的陈小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拿起手机拍起了视频。
“我看到别人书记直播,就想要不我也发个视频,让大家知道文清村有猕猴桃。然后就拍了两条视频,没想到一下子在本地爆了。接着,我们就马上开直播,一天就卖了30多万元,价格10元一斤。”提起去年9月1日的第一场直播,陈小姣至今仍历历在目。
第一次直播时,陈小姣不懂“话术”,只能拿着猕猴桃“实话实说”,偶尔忘词了,就对着镜头笑一笑。后台客服工作全靠村党总支书记方德志撑着。粉丝问“能不能包邮”,方德志就跑去跟快递谈;有人问“品种怎么选”,方德志就挨个给果农打电话确认。
为了帮果农把猕猴桃卖出去,村党总支书记方德志和陈小姣两人在“细节”上死磕。要求果农把猕猴桃送到村委会,村两委班子成员围着桌子“一颗一颗地称”:中果必须超过80克,大果要在120克以上,不符合标准的一律退回;包装要统一用绿色纸箱,上面印着醒目的“文清村猕猴桃”,今年还特意加了爱心小贴纸,写着“常温放3天再吃,更甜”。这些看似“麻烦”的举动,慢慢攒起了“文清猕猴桃”的口碑,价格也从去年的10块钱一斤,涨到了今年的12到15块钱一斤。
文清村党总支书记方德志告诉记者,今年直播时还创新地推出了猕猴桃秒杀活动,替代去年较为平淡的销售模式,进一步提升销量。
为迎接今年猕猴桃销售季的到来,文清村村两委发出了拍摄“预热”视频的号召,近60位果农迅速响应,齐刷刷地聚集在村委会前。人群中,新屋方家采摘园的方小英刚配合拍完视频,便又匆匆赶回果园忙碌。她家种植了150多亩猕猴桃,往年至少要花两个月时间才能卖完果子。如今,搭上“村播”的快车,她家的猕猴桃销售速度明显加快,地里的果子再也不愁卖。“一亩3000多斤,一个月就可以卖完,这多亏了村两委的支持。”
湖北云芳生态有限公司的王云芳,是文清村最早种猕猴桃的果农,自从开了“村播”,她的猕猴桃营业额上浮了三分之一。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以前提个篮子在路边卖,风吹日晒不说,还卖不出价钱,现在坐在家里等订单,价格比以前还高。在她眼里,陈小姣和方德这对书记“村播”搭档,是真正为老百姓办事的人。“不愁销了,每天每家每户都有订单。这种接地气的领导,是我们需要的,全村人都跟着受益。”
在赤壁市,像文清村和泉洪岭村这样的“村播”故事,早已不是“孤军奋战”。今年以来,赤壁市大力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带头开展“村播”,先后成立了“村播”党组织书记联盟,建立了“村播”资源共享库,通过强实训、联资源、荐村货,打通农特产品输出、乡村文化传播的新渠道,推动形成“一村带多村、多村促全域”的联动发展格局。赤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贺祖清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近60名村“两委”成员开通视频账号,发布村播短视频1200多条,阅读量破百万,并通过线上“种草”,线下引流,引导“村播”书记参与乡村文化旅游推介,今年全市乡村游客量超28万人次,有效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垄上行
编辑:舒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