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恰逢重阳节,对于居住在蒲圻街道物资小区的王罗明老人来说,是一个不一样的节日。

伴随着“轰隆隆”一声巨响,一幢800余平方米砖混结构的仓库瞬间垮塌,这标志着物资小区危旧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这一刻,埋藏在王罗明老人心底多年的愿望,终于有了清晰的轮廓。

从9月11日成立物资小区原拆原建联合社,82岁的原物资局副局长王罗明担任联合社名誉会长,到10月29日物资小区危旧改项目正式破土动工,正好49天。这49天里,王罗明把“责任”二字刻在了每一件小事里。9月中旬,刚接到任务,他就带着联合社的台账本挨家挨户跑,自掏腰包买的水果成了“敲门砖”,初秋扛着西瓜爬5楼,给困难户讲“原拆原建保面积、补差价”的政策;霜降后换成糖心苹果,蹲在居民楼的石凳上,帮担心户型的住户在图纸上圈画“采光最好的房间”。有一次,为了说服抵触的住户,他从傍晚聊到天黑,通话时间长达2个多小时,到家时已是晚上9点,他仍坚持在联合社的日志本上记录“已清退12户,签订合同3户”。

49天里,他的手机更是联合社的“24小时服务热线”。清晨6点,电话就开始响,有问原拆原建后房产证办理流程的,有担心施工影响过渡房安置生活的,还有半夜想起问题发语音的,他都一一回复,哪怕凌晨一两点,也会打字回复说:“明天一早我去您家细聊”。小区代建单位商发集团的工作人员偶然看到他的话费账单,9月至今已超过700元,提议从联合社经费里报销,却被他婉拒:“我从1975年调到物资局,在这里工作生活了50年,小区就像我的家,居民就像我的亲人,能让大家改善居住条件,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看着一代人比一代人过得更好,这点付出又算得了什么!”

10月29日上午10点,当物资小区仓库垮塌的巨响在小区回荡时,王罗明站在警戒线外,手里紧紧攥着那本记满居民签字的联合社台账,阳光洒在他花白的头发上,也映亮了身旁居民们满是期待的笑脸。这49天的奔波,不仅让他埋藏心底多年的愿望有了清晰轮廓,更让原拆原建的蓝图,在联合社的守护下,伴着重阳的暖意,一步步走向现实。
通讯员:李略
一审/编辑:舒勤
二审:吕蓉
三审:马春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