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融媒体记者 丁铮铮
连日来,赤壁市余家桥乡的沃野上,一位年轻的“新农人”正在忙碌;他放弃在城市打拼的机会,带着技术和梦想回到家乡,用一片稻田书写乡村振兴的青春篇章和人生的“新希望”。他就是赤壁市玉炎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国焱。

11月3日,记者来到余家桥乡月星山村看到,两台收割机穿梭在稻田之间,伴随着机械引擎的轰鸣声,沉甸甸的稻穗被收割、脱粒、筛选,一幅“机械化助力丰产增收”的丰收画卷正浓。

赤壁市玉炎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国焱:今年引进的优良品种,亩产可以达到580公斤,比去年每亩提升了30公斤。我在月星山村这个基地有1000亩,种了500多亩早稻,500亩中稻,现在还种了500多亩晚稻。今年,普遍的亩产比去年每亩增加30公斤左右。

2019年,黄国焱返乡创办合作社,打造粮食种植基地,开启他的“新农人”生涯。如今已在余家桥乡、黄盖湖镇,通过土地流转建成了4个基地,总面积2320亩。
赤壁市玉炎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国焱:我以前在外面发展,但是父母年纪大了,再加上家乡的农业需要我们年轻人来支持,所以就回家成立了一家合作社。我们合作社现在成员有5人,带动将近一两百户农民。

黄国焱通过“稻虾共作”、“稻虾鸭混养”等特色模式,让1800亩稻虾田稳产稳收,200亩稻虾鸭基地效益显著提升,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现在,黄国焱的目光放得更远,计划提升稻米品质,打造自有品牌,实现从“卖原粮”到“创品牌”的转变,让“赤壁好米”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赤壁市玉炎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国焱:明年计划通过与村民协商进行土地流转,扩大稻田规模,与周边村合作整合资源,提升合作社知名度,吸引更多村民加入,同时严格按绿色有机标准操作,设计特色标识包装,打造自有品牌,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的村民在发展中受益,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片稻田,联结着乡土与梦想;一位青年,用实干点亮乡村振兴的希望。黄国焱的故事,正是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生动缩影。在希望的田野上,更多像他一样的“新农人”正用汗水浇灌丰收,书写着共富路上的“三农”新篇章。
一审/编辑:李淑岚
二审:王诚
三审:陈超
请输入验证码